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要闻 > 正文

以诊改提质量 打造优质高职院校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获省专家组肯定

来源:黄石日报 原作者:方晚霞 鲁捷 李申佳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11-01

“学校的诊改工作非常用心,不是为了诊改而诊改,而是有制度保障、有特色方法、有明确目标。”29日下午,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省级复核反馈会上,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省级复核专家组对该校的诊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10月19日——29日,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省级复核专家组,通过网上预审、现场听取汇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实地考察、查看数据等方式,对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深入的复核。

专家组查阅了诊断项目材料、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动态数据,听取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发展的五个层面工作报告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深度访谈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开展了面向管理层、教师、学生的诊改工作满意度调查,考察了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学场所、学生活动场所、职业体验中心、校园环境等。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形成,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诊改成效显现,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教诊改工作是根据《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切实履行学校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建设成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7年,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启动诊改工作以来,根据国家关于职业院校诊改工作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16字工作方针,打造两链、运行螺旋、搭建平台、驱动引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教学形态转变,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划诊改目标 明确诊改路线

学校把“学习诊改文件、领悟诊改意义、吃透诊改要核”作为实施内非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首道关口,把“明确诊改目标、理清诊改思路、构建诊改机制”作为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首要前提。认真贯彻落实部厅两级教育部门关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文件精神,明确了“落实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打造现代质量文化,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改工作目标,理清了“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过程控制、引擎驱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构建了“质量计划(事前保证) -质量控制(事中保证) -质量提升(持续改进)”的诊改运行机制。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总体框架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和决策、生成、资源、支持、监控五个纵向系统及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构成,五横五纵系统明晰,涵盖学校办学质量发展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学校建立了以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专家指导,诊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党委书记、校长挂帅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质量管理处,形成了学校——部门(院部处室)——专业(教研室、科室)三级质量保证组织。结合诊断项目参考表中的7大诊断项目,36个诊断要素,90个诊断点,分别成立校园发展诊改建设工作组、专业与课程诊改工作组、师资诊改工作组、学生诊改工作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6个专项诊改工作组,具体负责学校发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信息平台建设、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诊改工作。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在专项诊改工作组的牵头指导下,落实诊改工作主体责任,全面实施诊改工作。在PDCA循环理念的指导下,将五个层面和五个系统形成各自独立、相互依存、纵横联动的网络化、全覆盖的质量改进循环系统。

据了解,诊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内外联动,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省厅有关诊改文件精神,召开诊改专题工作会议30余次,邀请省内外诊改专家累计20余人来校解读诊改文件、传授诊改工作经验。三年来,学校共派出100余人前往武汉、常州、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参加诊改培训。同时,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前往诊改试点院校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找准工作起点,起草工作方案,有序推进诊改工作的谋篇布局。2017年12月,基于前期准备和学习交流,学校出台了《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作为学校开展诊改工作的行动指南。

学校着力探索方法,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问题导向原则、过程控制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PDCA),建立了按照“任务输入-执行部门生成质量-监督部门监督质量-结果反馈激励-执行单位进一步改进质量生成”的内部质量保证运行总体机制;建立了“8”字质量改进螺旋,实施结果性诊改和过程性诊改;建立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的诊改运行机制,把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常态纠偏+周期诊改+专项诊改”相统一的诊改工作模式。

完善诊改体系 高效运行实施

为确保整改工作高效运行实施,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为支撑,完善体系,包括构建目标体系、细化标准体系、完善保障体系。

2016年,学校编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将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至2020年,努力建成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服务力强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围绕总目标,编制8个专项规划和7个子规划,形成“1+8+7”规划目标链。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新篇章。7月,学校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态势,对“十三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结合实际,将学校发展目标调整为:“以高职教育(专科层次)为主体,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区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最终把学校创建成为实践性、特色型、开放式的省内一流高职院校。”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学校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五个方面,制定详细发展目标,并细化标准体系,如在专业层面上,按照《“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实行专业动态管理,对现招生的36个专业实行四级目标管理,并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五大核心能力,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授课计划,建立目标链。根据“正向设计,反向实施”的思路,制定课程标准;结合《专业建设标准》、八类专项标准,各专业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和指标,实时管理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层面的标准链。

在细化各项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又建立螺旋,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诊改工作。以教师诊改为例,学校以提高教师能力为目标,以业绩考核为抓手,促进自主诊改。制定实施方案,构建8字螺旋,从5个维度、14个要素入手,设置63个质控点,对教师发展进行监测和评价,邀请校外专家,实施对标诊断。教师本人对照年度目标和计划,结合专家诊断结果和平台监测记录,实施自主诊改,将未竟目标列入下一年度诊改工作,开展常态诊改。通过强化考核、选树典型、争先创优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队伍能力。

此外,学校还着眼于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持续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诊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我们的诊改已经成常态。”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处处长万春芬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开展“五说”诊改,全员同绘质量蓝图;将诊改知识宣传与“主题班会、主题党日”紧密结合,拓宽文化推广途径,推进理念“入眼、入心、入行”。如今,校院领导、专职督导“不打招呼”随堂听课成为常态,“三期”“三查”的教学检查机制实现有序运转。此外,学校还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奖励和问责办法、专业技术岗位空岗竞聘实施方案、职称晋升考核办法,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每年举办“最美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年度考核优秀部门”“优秀党支部”等评选活动、技能大赛表彰活动。

如今,学校关注学生“到课率”转变为“点头率”,学生就业由找工作转变为挑工作,校园环境由简单朴素转变为四季常青、一步一景,师生切身感受到质量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做实诊改成效 突显诊改特色

经过2年多的持续诊改,目前,“当地离不开、业内可交流、国际有影响”的良好局面逐步打开,学校诊改成效明显。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工作重点有效落实。探索“党建+诊改”育人模式,扎实开展“四联”活动,每月一走访、一谈心,及时发现学生实际问题,及时解决,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诊改,学校将治校方针沉淀为制度文化、将常态诊改落地为行为文化、将质量追求固化为物质文化的质量文化初步形成,如结合地域优势,学校坚持走“一轴三驱四融合”的育人路线,教学督导正教风、学生自诊促学风,形成“一院一特色”“一月一主题”的校园文化格局。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技能大赛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强化行为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建设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营造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在校园环境、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图书馆建设等方面,注入质量元素,营造生态人文环境。建设校史馆、怡心池、倍阅屋、刺绣坊、懿行亭、汽车营销展示区等,形成学校标志性物质文化。近年来,学校坚持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任务,综合实力稳步上升,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七年被评为“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模具人才培养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9年被吉利汽车授予“优秀校企合作单位”。2019年,学校还承办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届移动机器人技能大赛,并被组委会授予“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移动机器人未来技能训练基地。

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师能力、学生素养都不断得到提升。专业建设上,按照一个专业群对接一个本地产业、一个专业至少与一个大中型企业展开合作的要求,建成五大专业群,现设36个专业,覆盖黄石9大支柱产业中的8个。打通“中-高-本”人才培养通道,推进专业协调发展,新增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群1个。2019年,学前教育专业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取得五年一贯制招生资格。2019年9月,签订中越移动机器人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移动机器人实训基地。

学校还推进教师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推进育人理念由常规育人向“三全育人”转变。近年来,40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9人次赴国外培训,2名教师获湖北省“技能能手”称号,5名青年教师荣获“黄石工匠”称号,3人荣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学生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两名同学获得“黄石工匠”荣誉称号,一人荣获2017年度“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两名学生赴德国参加中德诺浩2019暑期汽车文化研学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5%,学校被授予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省级核查免检单位。

此外,学校产教融合逐步深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立足黄石,服务黄石,不断提升地方经济贡献度。

三年来,学校毕业生留鄂就业率上升至58.27%,留黄就业率上升至28.13%。学校成立产教融合专班和培训中心,摸索出“订单式”“定制式”“融入式”三种培训模式,做优职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项目共计16个大类28个项目,与12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做大科技服务,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还立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育人平台——鄂东职业教育集团。坚持集团统筹性、高职引领性、中职基础性的改革思路,实现中高职集团化办学。集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有效解决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集团内院校通过3+2中高职衔接、技能高考对口升学等方式,稳步提高本地中职生升学比例,稳步提升毕业生留黄就业率。8月23日,作为全国20所高校之一,学校受邀参加中华职教社举办的《职教法》修订专家座谈会,介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经验,得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教育部、人社部领导以及职教资深专家的认可,认为可复制可推广。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海平表示,诊改复核工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诊改工作为契机,强化质量导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全体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东风,牢记服务宗旨,坚持走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道路,强化中高职衔接发展,为推进黄石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建设鄂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贡献职教智慧和职教力量!

触碰右侧展开
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图片|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